【微电影】《蓝色潮落》(真实案例改编)

文章来源:天津政法、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5日点击次数:

来源:天津政法、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

3月27日,央视揭秘的一起特大套路贷案件,39万余人曾被“软暴力”催债,这一案件的受害者之众令人震惊。

然而这样的悲剧并非个案,由天津市津南区法院出品的微电影《蓝色潮落》就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而成,讲述两个花季少女如何深陷校园套路贷的漩涡。


虽然已无法一一追溯逝者的故事

但他们生前的遭遇却并未尘封


影片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在拨开迷雾的道路上,一步步走进陆小蓝的生活,开始接近两个女孩走向悲剧的真相。


十八岁的女孩,爱美爱玩是天性,学习绘画更是一大笔支出,可空荡荡的口袋让她们千疮百孔的心无处安放。于是冯天天带着陆小蓝一头闯进铺天盖地的校园贷款小广告里,透支了未来无限美好的可能。缺失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两人很快将贷款挥霍一空,而王力在放出钱款的那一刻已经为这场悲剧写好了剧本。

案件即将开庭,而关键证人陆小蓝却突然失踪,陆父无奈求助张法官,道出了陆小蓝守口如瓶的秘密。

两个女孩在借贷时被王力威逼拍下了不雅照片,而王力上门催债时对冯天天更残忍地施暴并拍下照片,这一切都成为非法套路贷团伙钳制受害人的利刃。


影片大量使用声音转场

通过敲门声和环境声联结过去和当下

让紧张的案情和悲伤的过往环环相扣

真相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拼上,法官们顶着压力宣布延期开庭。监控中,失踪的陆小蓝买了黑炭,失魂落魄走在街上。


层层递进的平行叙事结构,不断用插叙和倒叙制造了重重悬念,在张法官撞门阻止陆小蓝的时刻将故事推至高潮。


蓝色是影片中贯穿始终的隐喻,在现在进行时的剧情中影片都使用对比度强烈,阴郁,更趋近现实的色调,而在讲述两个少女过往的时候则实用了偏蓝的超现实色调。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时间线的跳跃,另一方面也扣回片名《蓝色潮落》,正如片头冯天天说的一样,蓝色一直被我们误以为是忧郁的代表,而实则却寓意着希望和永恒,少年的世界本就应该像蓝天与大海一样宽广无垠,决不能被不法之徒蒙上一层灰色。

整部影片几乎都是采用手持拍摄,晃动的呼吸感非常接近我们现实中的视角,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影片,陆小蓝烧炭时的大段面部特写所展现出来的绝望和懊悔不仅是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创作,更是一个个悲惨、残忍的现实。


影片中,家庭的缺失是悲剧中不能忽视的一环,如果父母能对两个女孩多加关注,在观念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她们就不会走入套路贷的圈套。而在事发后,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父母只是给予孩子一味的苛责甚至冷暴力处理,全然不知孩子在经受的压力,没有用法律的手段正确维护孩子的利益,这也直接导致了冯天天和陆小蓝被逼到绝路上。


在人物的塑造上,以张法官为代表的津南法院法官们,有别于同类型影片中单调的“正义化身”形象。一方面承受着开庭时间和社会关注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对三缄其口的陆小蓝百般劝解却始终离真相有一步之遥,法官的内心被挣扎与不安填满。但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未曾放弃寻找真相的决心,因为这群人的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宁可在法律的天平上粉身碎骨,也不能让正义埋没在黑恶势力的迷雾中。

案件重新开庭,津南法院最终判处王力等人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十年,并处罚金。


潮落退去,正义最终得到伸张,但为了杜绝更多的悲剧重演,津南法院向相关学校发出司法建议书,联合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力量一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防范意识,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行走在蓝天之下。


编辑:祝建新




分享按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