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守护者计划”农耕试验田升级换代,进入“大棚”时代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点击次数:

        从9月底到11月初,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东岳书院北庭农耕试验田在淬炼商学院“田野守护者”志愿服务队的精耕细作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碎石满田、杂草不生、高低不平,到现在土地松软、菊花斗艳、种子发芽,一切都在变成拥有生命、朝阳。

        随着初冬的到来,夜间气温直逼0度,考虑到院子里光照欠佳。服务队的成员们召开“有关如何确保冬季农耕正常运转”的小议题。最终大家在荒地、冬小麦、蔬菜大棚之间,选择了蔬菜大棚。经过前期的物资准备,10公分的竹竿50根、塑料薄膜50米、拉绳50米、10公分竹条30根、家具包装膜收集一包……11月4日下午,“田野守护者”志愿服务队在东岳书院北庭集合,分组到位之后,一场历时5小时的搭建“蔬菜大棚”开始了。

“田野守护者计划”农耕试验田升级换代,进入“大棚”时代

        有了上周搭建小拱棚的经验,这次大家先做好测量工作,竹条多长?竹竿间距多元?中杆和侧杆倾斜度多少?白板上,一张简单的大棚搭建示意图已经呈现。要想大棚好,地基就要牢。地基按照每个坑35-40公分挖,做到能让竹竿足够稳固。经过2小时的施工,大棚的框架基本成型,小有成就的喜悦显露在成员们的脸上。

“田野守护者计划”农耕试验田升级换代,进入“大棚”时代

        框架起来,还要考虑冬季大风塑料薄膜和架子之间的摩擦容易造成塑料破损。服务队成员们从书院安装家具的废旧盒子里找出包装薄膜,然后再裁条,一条条的绑在竹竿和竹条上。经过“柔软”的穿衣,大棚有了更全面的保护。

“田野守护者计划”农耕试验田升级换代,进入“大棚”时代

        而塑料薄膜的制作交给了5名女生志愿者,经过精准的测算,他们将宽度为2米的薄膜“天衣无缝”的拼成整体。在众人的合作下,一张“大棉被”毫厘不差的覆盖在框架上,而深约20公分的预埋沟早已刨出。绷展、覆土、踩压、固定……一气呵成,来学院研讨交流的师生纷纷赞叹书院的“蔬菜大棚”。

“田野守护者计划”农耕试验田升级换代,进入“大棚”时代

        经过前期的漫灌、施肥、浸透,再加上2天的室温保持,大棚已经进入完全适合播种的时刻。11月6日下午,服务队在温暖湿润的大棚种下菠菜种,不久它们将发芽,见证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田野守护者计划”农耕试验田升级换代,进入“大棚”时代

        接下来的劳作不会一劳永逸,服务队马上面临大棚保温、营养维持、产量输出等。淬炼商学院也进一步将劳动实践与商科应用结合,开展东岳蔬菜坊,逐步种植西红柿、黄瓜等,实现与校园食堂的产业链对接,实现持续的运营。

“田野守护者计划”农耕试验田升级换代,进入“大棚”时代

        真的是太有趣了,我没想到我们真能成功,菠菜真的出芽了,真的是太让人开心了。今天搭大棚花了5个小时,直到晚上7点还没吃晚饭,但是看到它从无到有,真的很值得!

——会计20-1班 王亚楠

        为了把土地平整到位,我们几个男生挖了60小车渣土,运送到工地的土堆。在板实地里每一铁锹都需要费大力气。脚心踩的疼了、手磨出茧子,大家都没有抱怨,因为我们渴望自己能创造一份微小的收获。

——会计学20-2班 郝荣康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淬炼商学院供稿)


精彩推荐